2015年6月13日

104 高中 " 免 " 試入學

十二年國教第二年,花說免試,但又看國中們猛力在K書、模擬考、考試,加上補習班一窩蜂狂call,感覺不太對勁,乾脆來研究一下在搞甚麼名堂。

搞了一大圈,重點還是要會考,或舊稱的聯考,....,免試變成是一個怪名詞。不知道是誰命名的,造成很大的誤會。本來想拚一下的學子,誤信文字表面,聽到12年國教免試,從一年級就知道要玩三年。大學名額又很多空缺,所以高中繼續玩三年,而大學青春無敵更是一定要玩四年。以後大學畢業生很有可能,他們的十六年的求學過程,變成只有在天真無邪的國小真的讀了六年書。

套這樣的邏輯,我們來模擬一下各個產業的人會怎麼命名:
  • 如果在電子業,他們會用 "全自動入學" 來命名。
  • 農業專家:會命名為 "無毒入學"
  • 生物學者:"免進化論入學"
  • 物理學家:"免牛頓入學"
  • 化學家:"免反應入學"
  • 金融業:"免利息入學"
  • 哲學家:"無為入學"
  • 藝術家:"無價入學"
  • 醫生:"無痛入學"
  • ...
啊政治家呢?.... 俺想不出來,還是維持 " 免試入學 " 比較好吧!



高中入學第一級戰區就是基北區了,相關規定都在免試入學委員會發佈的免試入學簡章裡頭, 俺讀完一便把它整理如下圖。一般國中生畢業升高中職,流程大致就是由上到下的順序。
有趣的是,除最上面少數優先入學之外,其他就是得考試! 所以別被 "免試" 給誤解了。



申請高中還是以集體填志願的方式,透過一個比序邏輯來決定學生可以進哪個高中就讀。
這個比序會參考到四種分數:
  1. 在校多元學習表現成績 A:這項分數由就讀國中三年過程的學校評分。在標榜考上明星學校為榮耀的社會裡,大部分的學校不會砸自己的腳,這項分數似乎沒甚麼意義。
  2. 會考成績 B1 :由集體會考結果得到的成績級距。把每一會考科目,區分為 A (精熟)、B (基礎)、C (待加強) 等級,每等級給個6、4、2 的分數,加總所得。
  3. 會考成績 B2:在把每科目分數細分為 40分,加總後再加上寫作滿分 6 分,所以B2最高206分。
  4. 填志願分數 C:簡單來講,如果學生把自己不會上的學校填到前個志願,就會被扣分。意思就是要國中生認清自己的能力、興趣、做好生涯規劃

還有個特招,就個別學校可以根據其特色,申請名額,在會考後招生。基北區只有政大附中辦了40名的 "英文國際特色班",規定會考成績要 5A 或 4A+ 或 3A++ 成績以上才有資格申請。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