運動時心跳量測的方式,過去比較準確的是帶著心跳帶,通常待在胸圍下方,心跳帶偵測心臟跳動產生的電壓差,來計算每分鐘的心跳頻率。在戶外運動應用,通常使用ANT+的無線通訊規格,一年下來心跳帶只需更換一次硬幣大小的水銀電池。動態資料則傳輸到支援ANT+的手錶或自行車錶,這些錶通常具有GPS功能,透過記錄運動軌跡、高度變化心跳,電腦就可以計算分析運動速度、消耗熱量、運動強度等資訊。
我特別把關鍵字用藍色點出來,不管個人健康物聯網如何收集資料、過濾資料,這些資料都會牽扯到各個專業領域的分析輔助與服務,有了智慧型手錶一個好的 Input 基礎資料之後,是不是得要有一個回饋修正,才會達到真正的效益呢?這個回饋修正可能是醫師給的藥方、慢跑教練給的課程、建議的新跑步鞋、亦或是健康管理師建議換的新床墊。也就是說,IOT 的成功必須是一個完整的回饋控制系統 (close loop feedback control system)。
話說最近的穿戴式裝置 (Wearable Device) 還是很烏龍,譬如晚上睡覺時,智慧型手錶在觀察睡眠,手機放客廳收到一些訊息,手錶就震得不停;主人在熟睡,手錶快沒電了也在那邊震得不停,本來睡眠品質95%,被這樣兩三震隔天一看,變成70%,過兩天就想把這玩意給丟掉,也不要拍賣以免害到別人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