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入IOT時代興盛期,沒辦法眷戀單一技術組合,科技人必須跳脫傳統思維,廣從生活體驗、觀察、發掘問題、研究、雛形、持續驗證與修改。就如採用 IDEO 的 Design Thinking Methodology 解決問題一樣,一招解萬難,同時考慮到使用者的利益與滿意度、技術可行性、和商業價值。
舉ETC例子來說,要解決的是收費問題,雖然後面可能隱藏著監控的企圖,所以政府決定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汽車聯網,當然汽車透過 ETAG 監控感應把位置傳送到後端計費,也就是物聯網的一種。一開始政府決定採用ETC機上盒的提案,但這盒子裝在車上實在是太礙眼了,而且從安裝、充值、到維修都是很麻煩的。後來改成 ETAG、拆掉收費站、總算有點改善。但對用路人來講,至少我每天開車的體驗,覺得這樣不是最佳解,對吧?如果我都不用貼也不用去甚麼遠通加值,政府就幫我算好好每天的費用,那也許是最好的 User Experience。改天換部新車,最好也不要叫我領完牌照後,還得跑去貼ETAG。這樣一來現在能想到的最佳解,也許就是發放車牌時,直接車牌本身就有 ETAG,或是就用車牌辨識。
當然這種IOT的案子,發包源頭的單位如果沒辦法有一招解萬難的能力,沒有跳脫思維,老是以幾個標準在決定得標與否,真的就會像ETC這樣,短時間內得做些不合理的演進浪費。就如台灣的馬路整修,永遠自來水、廢水、電、瓦斯、網路、第四台,都要各挖一次一樣,完全沒站在用路人角度在思考,就會惹來民怨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