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醒茶經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醒茶經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5年2月23日

羊年第一泡與豆茶器



羊年開運大吉! 

年假當然先來個放空,到南部曬曬太陽。正月初一不免俗的除了在小鎮繞了一圈,走遍各座寺廟跟神明請安,一家大小安個太歲、點個聖母燈,祈求一年可以闔家平安、事業順順利利的!


話說,小鎮自從人們中心的傳統市場被列為歷史古蹟後,整個市場也遷移了。原本這個時間該喜氣洋洋的廟口一帶,就變得冷清許多。一座剩下骨架的古蹟,被鐵皮護欄圍了起來,張貼著乏人問津的夢想,坐落在鎮民信仰中心的媽祖廟前,原本各有特色的傳統小吃店、豆漿店、雜貨店、糕餅店...都不見了,這樣場景印象中已經是第三年了!

人們依然在正月初一到廟裡祈福,但也就只能到廟裡祈福了。以前除夕夜開始,在市場裡的眾多豬肉攤瞬間變成骰子攤,持續到正月初五,那種廝殺的氣氛與榮景,吵雜下卻充斥著人文味道。可惜那場景很久以前就不再有了。話說回來,沒耍老千的狀態下那種小賭一下的期望值(統計與機率)還蠻高的。現在換成大夥擠在樂透彩門市,用非常高的本金換取非常低期望值的彩券,雖說有公益成分在,但大夥想中頭彩的慾望還是購買彩券的主因。

也不知道接下來古蹟是翻修還是重建,一切該當以當地人的生活便利為主,才是活在當下的務實精神。

文創豆茶器

清 乾隆 掐絲琺瑯動物紋豆祈福後,習慣性的就要泡茶啦!

年前買的另外一個文創茶具,靈感來自乾隆時代的掐絲琺瑯動物紋豆 ,豆是一種器皿,長相如其字型。乾隆時代模仿此古代豆的形,用銅胎琺瑯材質製成圖中的寶物。


後來文創廠商就再模仿這個形狀,構思了一套茶具,兩個杯子分別置於上下方,把中間的茶壺夾起來,成為一個很典雅的裝飾品。








開箱照片集

包裝手工盒

掀開包裝盒蓋後

骨瓷製,據廠商說金框線條都是24K金手工繪製,晶瑩剔透的感覺

這個杯子的尺寸和質感,喝起茶來蠻舒服自然的

組合起來的樣子不俗氣

簡潔的出水孔

試泡

這種茶具跟喝英式下午茶那種茶具類似,小孩在旁邊跑來跑去,讓人都有點擔心。

大年初一當然是要喝個特別的茶,老闆自創的合歡一品紅。融合高山紅茶的溫潤口感和烏龍茶王的香氣,獨樹一格。



放進茶葉後,感覺就有靈魂了


這種茶顏色深一點,但還是金黃色來的,添在這豆茶器的杯子裡,整體顯得格外高貴,但在下服裝儀容不整就不露臉了。




整體而言,這豆茶器的創意沒話說,購買時服務人員也用燈光仔細照著,檢查骨瓷是否有裂縫。只是光顧著檢查透光,忽略了邊緣的這個小點,還有底部邊緣的小凹洞,有點可惜。





2015年2月15日

天子之寶品茶壺與杯

今天起了一大早到故宮學習一下大英博物館運來的特展-另眼看世界。一進門就是遠古精緻棺木一副,這...真是見棺發財啊!難怪特別被排在過年前後,來自五大洲古文物特展,串起時間與空間連結的世界歷史觀,頗有收穫。

回頭到主館的商店逛逛,恰巧看到這名子叫 "天子之寶" 的可愛的茶具一組,隨手帶回來試試。


古稀天子之寶


這茶具的外觀就像清朝乾隆的Q版,黃色底配錦花紋的壺,白色的蓋杯與柿子紅鑲金杯蓋,疊在一起蠻美觀的。底下就來開箱分享一下。



這產品有得到2014 Good Design 設計獎,與故宮博物院共品牌想必品質優良

開箱裡面包裝,附有一張作品收藏卡

兩件各自組合,手感與握感都還不錯

疊起來,不是變形金剛的感覺,是文雅的邂逅

轉身,可以看到出壺口微凸出,方便倒出茶湯不沾壺身

磁造的壺內有過濾蜂槽,讓壺口不阻塞

壺底刻有乾隆『古稀天子』鑑藏印,這個應該有美化過,跟原印有點不一樣

泡茶啦!

這番有趣的茶具,當然來個『台灣第一茶』。

當乾隆遇上台灣第一茶

杯緣設計有刻意拉高,可能為了表現出官服的立領,恰巧延伸溫度傳導,避免燙手。可是中間那個點和通氣孔倒是會燙手,可以稍加寬一點

品茗時間到

這個作品蠻討喜的,自用送人兩相宜。比較可惜的是悶杯蓋不是密合的很好,合體時候,官帽容易歪歪的,不小心放有時候看起來像痞子皇帝,哈哈!但想必乾隆看到也會心一笑吧! 詢問原廠表示,因為杯蓋和杯子採取分開燒製,石器燒製時縮收比不同,所以密合度不是很理想。因此可以建議出廠標裝箱時,先合一合挑過一輪,這樣性價比會提高不少。

謝謝觀賞,祝網友羊年花開富貴

2014年12月29日

關於室內空氣品質

睡再多都覺得累?

冬天寒冷,窩在被子裡溫暖的很,往往就懶得起床,就算睡了十個小時,也常常覺得一覺醒來沒睡飽。有時候還越睡越累,感到莫名其妙。最近茶客就研究起這個問題,看了些專家寫的文章和一些研究,發現沒睡飽比較常見的兩個原因,一個是睡前吃太多或喝太多;另外一個常見的是房間空氣差。前者很容易改善,但後者就很麻煩。



都市裡,房地產被炒得亂七八糟,導致於地狹人稠居住空間都很小,加上大家冬天怕冷、夏天要吹冷氣,有時候又怕外面吵,很多人就緊閉門窗。乍聽之下可以節約能源,但根據這端期間的研究,這可能是一種自殺行為!

空氣品質與健康相關性

  • WHO 2014年報告,針對2012年的統計,全球因空氣汙染導致死亡疾病的有七百萬人,其中因室內空氣污染的原因有四百多萬人口。
  • 白天在外,暴露在空氣污染的環境下,大部分的人可能都覺得回到辦公室,或下班回到家裡後空氣品質可以安心。但另外一項報告也指出,室內空氣品質約 2-8倍差於戶外空氣品質。
  • 2013年底,根據彰化縣醫療界聯盟報告指出,台灣十大死因台灣10大死因中有7大項目和空氣污染密切相關,包括中風 (Stroke) 、局部缺氧心臟病 ( Ischemia heart disease)、高血壓(Hypertension)、惡性腫瘤 (Cancer)、肺炎  (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order: COPD)、糖尿病、慢性下呼吸道疾病(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)等。可見台灣發生的病例與WHO公布的相去不遠。
室內空氣汙染造成的傷害通常是潛移默化,除非汙染源濃度高否則不容易在短期間發現。一般健康的人群,長期生活在空氣品質不良的環境下,會漸漸出現頭痛、過敏、咽喉痛、氣喘、記憶衰退,過敏性體質、老人、或小孩則會特別受到影響。

空氣汙染類別


室內空氣汙染大致上區分為兩大類,即懸浮粒子汙染 (Particulate Matter) 和氣體汙染 (Gas Pollution)。
  • 懸浮粒子一般就指大家熟知的 PM2.5 和 PM10,PM2.5是指小於2.5微米大小的粉塵粒子,飄浮在空中,吸入人體後會滲入肺部、血管、心臟等。而PM10指的是小於 10 毫米大小的粉塵粒子,越大則因重量和地心引力的關係,會沉澱到地上,但PM2.5幾乎都漂浮著。
  • 烤肉過程產生的煙、未完全燃燒氣體、二氧化碳等也都是汙染物。
  • 氣體汙染,包含有機揮發性氣體 (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: VOCs),約有三千多種類,例如傢俱產生、清潔劑、化妝品、芳香劑、烹飪、燃燒等,產生的甲苯、甲苯,尼古丁、乙醛、乙醇、丙烯,等,大致可分烷類、芳香族碳化氫、烯類、氟氯化物、酯類、醛酮等。另外無機性氣體汙染,包括二氧化碳、一氧化碳、臭氧等。
VOC 有機揮發性氣體,很多通常無色無味,但對人體有很大傷害。



  • 粒子汙染對人體直接影響的就是呼吸道與心血管疾病。
  • 而VOC通常比較刺激性或毒性、濃度高更可能致癌。
  • CO2 濃度高則對人體的判斷決策能力會造成不良影響。


溫溼度


另外談室內空氣品質還有幾項觀察重點:溫度、濕度、細菌、真菌等。

一般人家裡每天大致都會關心溫度,溫度低容易感冒生病,溫度高則心煩氣躁。但偶爾也要關心一下濕度,濕度高容易孳生病菌,濕度過低,容易皮膚乾燥,傳染疾病。


實驗心得


每人每天有70%-90%時間在室內環境,吸入空氣 10,000 - 20,000公升,因室內空氣污染大都不易發覺,若不定期關心室內空氣品質,恐怕難以避免慢性病與長期曝曬造成的生命風險。

後來做了個實驗,睡覺時把窗戶開一些,至少有點通風,ㄟ,早上起床感覺好多了。

南韓是全世界第一位明確制定室內空氣品質管理專法國家,台灣環保署也於2014年七月開始執行,希望繼室內禁菸後,這項德政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品質和長期健康!

對於室內空氣品質有興趣的,可以進一步前往環保署室內空氣品質資訊網

2014年9月16日

語錄: Start with Why

這幾年電子科技在大廠創新的解決方案、深圳供應鏈的速度、與蘋果的創新引導下,很多固守舊時代思維的一群,有點徬徨失措。此起彼落過程中,有很多人離開這個行業,但同一時間全球引發另一群新生代的大創業潮。在這時刻,不管做甚麼,最重要的還是問問自己為什麼要做。時時想到底下這句名言,而這個演講也值仔細聆聽。


“People don't buy what you do; they buy why you do it. And what you do simply proves what you believe”


― Simon Sinek Start with Why: How Great Leaders Inspire Everyone to Take Action



2013年5月31日

胡思亂想與跳躍式思考

有天開著車載著小孩,天高氣爽的,搖下車窗,看著外頭高掛著大大圓圓的月亮,突發奇想問了小孩一個問題,說月亮像甚麼來的呀?小孩說:月亮像盤子,圓圓白白的... 。
我又問,月亮又像甚麼?

小孩說:像車燈,遠遠望去,亮亮白白的。
那我又繼續問,反正還有一段路要開,同樣問題,卻有著無限想像的答案...

月亮像大餅...看起來好吃...

像剖開的椰子...

像中間沒有股溝的桃子  ...
....

幾輪下來開始有變化了,

月亮像公主,聖潔白皙...
像媽咪的臉,既漂亮又溫柔婉約 ...
...

在幾輪下去,又有變化了,

月亮像今天的心情,非常愉快 ...

像一首歌,月亮代表我的心...

....再問下去總是沒完沒了,停好車了,小孩還在繼續講。

有沒有發現,這種聯想式的思考模式,可以衍生出很多有趣的答案,然後中間再跳躍式思考一下,又進入不同境界。

就像那手機遊戲 LINE Bubble 一樣,大概二、三十年前就有這樣的電玩概念,但是一直以來都只是單一規則玩法,頂多換個圖案,資訊系學生的最佳作業題目。然而,LINE Bubble 就加入可愛的娃娃,根據遊戲情境,娃娃有著不同的表情與呼叫聲,有如你的粉絲或啦啦隊。然後連三擊又可以有炸彈,充分發洩你的怒氣。接下來與朋友競賽有金幣可以拿,又可以跟別人炫耀分數,把一個原本很簡單得遊戲,弄得趣味無窮。

Candy Crush 基礎遊戲也是資訊系學生的基礎練習題,連三個一直線就可以消除。而Candy Crush 卻隱含更多的跳耀式思考,如果你從第一關開始玩,每過十關,你就需要三位朋友的幫忙,讓你可以開啟下一階段的門禁。每過一個階段,就開始有新花樣,關卡目標也不一樣。搞得Facebook上讚聲連連,不亦樂乎。

創意似乎就在這裡衍生,這種遊戲最容易入門,也最熱門。所以下次聽到有人問東答西的,不要太訝異,也許是跳耀式思考的一段罷了。

2011年10月30日

蘋果樹下的百年頂級大禹嶺

民國一百年的光輝十月天,大禹嶺101K的蜜蘋果在露出羞澀的紅,蘋果樹下的大禹嶺茶開始採收了,陽光下一陣冷風吹來飄來淡淡蘋果香...



另一角落遠處眺望,合歡山壁上的烙印著台灣圖案,在百年十月頗有 fu 的。

近拍還真像這個島國的縮影。

地上松栗子也出來湊熱鬧


嬌豔欲滴的高山蜜蘋果



製作完成的百年大禹嶺茶樣,紅蜜蘋果還未能採收,鮮摘綠色小蜜蘋果來解饞

百年大禹嶺第一泡,純淨的茶香捎來高山蜜蘋果樹下的風光





2011年10月10日

轉換Nice-to-have成Must-to-have

記得剛出來工作遇到一位產學研界的國際級大師,每次出口就是要大家找 Must-to-have 的Killer Technology ...,當下一堆同事交頭接耳的,說咱們回家鄉種稻米最符合大師理想了,幹嘛在這邊講創新研發? 就算拉拉山水蜜桃、梨山福祿茶這些也都不是Must-to-have 的農作物是吧?

對大部分的人來說,Must-to-have的東西,就是那種能讓人維持生命健康平安的,食衣住行之類的。育樂是Nice-to-have,貼切的話如:『沒去玩又不會死』、『沒吃那個又不會死』、『不買這個又不會xxxx』之類的。所以,咖啡、鬆餅、螢光魚、寵物狗、飛行傘、衝浪、跑車、智慧型手機、水岸住宅、手錶、大部分的服飾、婚紗攝影... 都是這一類,缺了也不會怎樣是嗎?

『人們活在世間,應該做些有意義的事』,這道理應該是大家普遍能接受的,偏偏從古至今都是以『登泰山而小天下』、『一生必須擁有一部好車』、『一生一定要去哪個國度旅遊』、『一生值得買的豪宅傳家』、『沒玩過甚麼來的,就不叫做男人』、『沒有幾顆鑽石名牌包來的就沒時尚感』之類的潛意識,逐步推進世界的繁華,回顧起來,我們把很多Nice-to-have的東西和理念轉變成Must-to-have,世界也跟著進化了。

轉到蘋果發表 iPhone 4S的畫面,Siri 雙核心高效能、八百萬像素、1080P HD錄影、iOS 5、iCloud、Air Play、Air Print等特點。你說哪一點是Must-to-have? 很多懂一點技術的分析師或記者或企業主管們就直接判他沒新意...., 白話的講都是早就有的技術,也都只是Nice-to-Have的東東:

  • Siri :語音辨識俺讀國小時早就有了
  • 雙核心: Intel PC早就有了
  • 1080P HD錄影:一般數位相機或攝影機早就有了
  • iOS5:Unix嘛!
  • iCloud:網路磁碟嘛!
  • Air Play/Air Print:Cable Replacement ...


事實上是如此嗎?人家說半瓶醋響叮噹,別人云亦云亂下定論,之前 iPAD/iPAD2 推出,也是一堆人說那早就有了、功能也不是必要的,哪知道現在一般消費者買平板都非它不可,打的全球PC業雞犬不寧。

再回來看剛才那幾樣功能,我們要尊敬理性的思考著:


  • 語音辨識:這麼難的技術,蘋果真的辦得到嗎? 如果真的對答如流,那俺就不用整天在那邊擦拭噁心的螢幕了,也不用按那小小的鍵盤按到心酸,真是人類一大福音啊!
  • 雙核心:現在大部分的手機平板搞雙核心,到底用了幾成運算能力?他的雙核心有搭配足夠寬的匯流排架構和靈活的作業系統嗎?回去問問R&D吧!好奇的是蘋果能用到幾成,或說是提供Apple Store那些應用可以發揮多少功力。
  • 1080P HD錄影:我們要看說他的整合度如何?在一般情境下色彩表現、動態表現方面,是不是可以媲美一般專用攝影機。
  • iOS5:整合度越高,越省電?操作越簡單嗎?越安全嗎?適合企業商業用嗎?
  • iCloud:一不小心你全部的資料都上傳到上面了,但是很貼心的你買另外一台機器,另外一台機器的資料都已經幫你準備好了,手機丟到馬桶爆炸了,你的資料還是可以透過PC找到。
  • Air Play/Air Print:不知道設定如何?還是真的像插電線這麼簡單,接上去就會動最好。


把國際級跨足產官學界的大師的話先拋到一邊吧!現在的演進激烈,我們不該對Nice-to-have 的功能事務,再抱持懷疑甚至否定的態度,Nice-to-have 是推動人類文明進化的原動力,換個角度看是一種夢想,如何把Nice-to-have轉換成Must-to-have則是現在研究團隊應該做的事!



2011年4月18日

犀利人妻與悲情工程師

一個百年不變的劇情,在名模隋棠的豐富感情投入與精湛演出下,每周五晚上十點的『犀利人妻』電視劇總是不斷地感動人心、引起共鳴,最後屢創收視新高。原本是一家子幸福夫唱婦隨的甜蜜家庭,在中年男子妙齡女子的吸引,心態變化下出軌,逼迫剛出車禍的人妻離婚,瞬間變成悲情人妻。此時一位友人激勵她走出自我開發潛能,在擴展視野提升知識廣度後,她的自信心跟著提升,外表修飾後更顯得氣質魅力十足,隨即心胸和言語間經典對話,展現出名副其實的犀利。最後對著悔不當初的前夫生蠔說:「我回不去了」,大快人心。



不知道為什麼,每次看這部連續劇總讓俺聯想到 "悲情工程師",這個名詞是從前一位老闆聽來的,簡單的講就像下面惡性循環圖一樣,發生在很多研發團隊的經歷中。今天若人妻沒有走出陰霾,就會落入左圖的悲情人妻循環中。

按一下放大才看得清楚


這幾年很紅的蘋果,終於在今年讓國內知名品牌們挫折感很重,也讓掀起對手業者的惶恐。事實上,每個公司利基點不同,有的看短有的看長。就算蘋果裡面也有悲情工程師吧,但是相對比例也許少了些。不過如果領導者看遠點,工程師犀利些,很容易就會轉向與犀利人妻一樣的良性循環。
按一下放大才看得清楚


做長線其實最基本的就是 "堅持" 和 "相信" 啦!規劃並不是那麼難,回想一下,今天吃頻果的劇情,五年前是不是很多人提過? 例如你要規劃一個兩年後的產品或服務,你可以推估二到三年後整個環境的狀態,諸如網路頻寬、元件的進化、處理器的速度、數位內容、服務...等。然後基於團隊的體驗、感動、和想像力,勾畫出合理的未來情節,再進一步切割細部計畫。大家同意後就去做,有執行力一年過後,成員可以開始在體驗使用這個產品一年。同時修正幾次後,剛好兩年到了,環境狀態也差不多了就可以把產品推出去。隨之會聽到Wow幾聲的同時,你已經在體驗明年要出品的東西了!

這也符合賈伯斯的觀點,他比使用者更清楚要甚麼。如果這樣搞還失敗,俺只能說你們這個團隊玩得不夠兇,需要花多一點時間體驗人生。如果成功,你就可以跟犀利人妻一樣,談笑之間成就精彩人生!

標籤